InfoFi 是“嘴撸”还是创作者经济?六位嘉宾的掘金指南
2025-08-25 11:27
转载请注明来自「Biteye」社区
编辑:Biteye 核心贡献者 Viee、Denise
* 全文约 4600 字,预计阅读时间为 12 分钟
8 月 20 日晚,Biteye 与 Xhunt 联合举办了一场主题为「InfoFi 正确掘金指南」的 AMA,邀请到来自不同角色的六位嘉宾——包括项目方代表、平台建设者,以及深度参与 InfoFi 的内容创作者与知名 KOL,共同探讨 InfoFi 在当下的机遇与挑战。
随着 InfoFi 被越来越多人称为“嘴撸”新赛道,它究竟是一场短期的流量狂欢,还是下一代创作者经济的雏形?在这场长达 90 分钟的讨论中,嘉宾们给出了不同维度的答案。DeFi Teddy:Biteye & XHunt 创始人
Kevin:Goat Network 联合创始人
Crypto Painter:数据分析师
风无向:优质内容博主
解构师 Beyond:信息可视化博主
Alvin:每日币研创始人InfoFi = 创作者经济 + SocialFi + AI,本质是注意力经济在 Web3 的新演化。
对项目方而言,InfoFi 在 Pre-TGE 阶段放大热度的价值巨大,但难题在于如何避免 AI 水文与矩阵号的刷量干扰。
对创作者而言,真正的核心不是榜单和短期空投,而是打造个人 IP、持续输出价值。
InfoFi 已经成为连接项目方、创作者和社区的重要纽带,但亟需更公平、更精准的激励机制。
未来几个月,平台可能会引入链上数据、声誉体系等新指标,推动从“数量竞争”向“真实贡献”过渡。1.1 很多用户对 InfoFi 仍有疑惑:它是什么?为什么值得关注与参与?DeFi Teddy:每个人心中都有不同的 InfoFi。我从 builder 的视角把它拆成三块,创作者经济 + SocialFi + AI(大语言模型)。创作者经济:为项目写文章、做媒体 /KOL,获得奖励,是常见的变现方式。SocialFi:社交传播为内容加“杠杆”。好内容经转发放大,效果“好上加好”。AI(大模型):使平台能低成本、较高准确率地判定文本质量、原创性、相关性等维度。没有大模型,很多 InfoFi 能力是做不出来的。为什么值得关注? 因为更容易挣钱。以前写一篇稿可能几百 / 几千美金;有了 InfoFi,财富效应完全不同。它把优质 KOL 与合适项目以更低成本高效匹配,也就是创作者赚钱,项目方获得放大,这构成正向飞轮。此外,InfoFi 的本质是注意力经济。在 Pre-TGE 阶段,价格还没成为“最好的广告”,通过 InfoFi 放大讨论热度至关重要。往后我也在看 InfoFi 平台是否会切向 Launchpad,把注意力经济进一步转为代币经济,这是很自然的商业化路径。2.1 有哪些优质 InfoFi 平台?它们如何发现与激励优质内容,谈谈 Kaito 等平台的特点与差异。Alvin:我最早被 Kaito 吸引,不是因为“嘴撸”,而是它从机构 / 研究员用的 Terminal 起步,数据贵但有价值。它提供赛道与 Token 热度的 Dashboard,帮助判断市场趋势(如 meme 崛起、DeFi 回暖、Solana 转强等)。后来 Bearshin、Movement 等头部项目采用 InfoFi 的 “奖励分配新模式”,提升了 InfoFi 在币圈的重要性。我也特别关注 smart yappers 分类,它强调小粉丝但高影响力的创作者,以数据层面识别“真正有影响力”的小号。此外,Ethos 与 XHunt 更像链上声誉 / 账号真实性平台:识别内容是否 AI 生成、账号是否“有灵魂”。XHunt 还有“灵魂指数”。对新人而言,这些工具帮你快速起步与筛选信息。随着平台算法升级,AI 生成的内容正在被压制,这对生态是好事。下一步重点是更公平的奖励分配与更可持续的影响力机制。解构师 Beyond:Kaito 的关键是为“信息定价”,把原本外部性的“影响力”内部化与可量化。内容创作者能看到 yapper、smart followers 等反馈,项目方与机构也能据此分配资源与激励。Cookie 与之思路相近。Ethos / XHunt 更关注账号本身(真实性、可信性、权重),弥补过去只看“粉丝数 / 转赞评”的失真指标(这些很容易被刷)。InfoFi 下放话语权,让小号有被发现的可能。但我提醒大家,不要过度关注直接激励。把空投当副产物,IP 的长期建设与真实读者链接才是核心。3.1 从项目方视角来看,InfoFi 中遇到的挑战与策略有哪些?Kevin:起初我们很兴奋:终于有可量化的“看板” 去衡量项目在社交面的 mindshare。但上线后发现现实与想象不同:Pre-TGE 池子里项目很多,注意力被分散;更关键的是,我们期望参与的中腰部 KOL 并不积极。他们在 Kaito 的投入产出不成正比,权重被 AI farmers 稀释,而矩阵号可以“以量胜质”。- 一对一沟通中腰部 KOL,探索单独激励 / 独立池子;
- 推出大使计划与 Content Hub,扶持中小 KOL 与普通用户,降低创作门槛,帮助他们写出更好的内容;
- 鼓励 “用完再写”:让用户先真实使用网络 / 应用 / 桥 / 游戏,再输出第一手体验,从“嘴撸”转为网络贡献者。我们会奖励贡献者,而非 AI farmer,并与 XHunt、Biteye 等合作,通过识别与降权把激励给到真正的参与者。
4.1 作为不参与 InfoFi 的知名 KOL,如何看“内容挖矿”?风无向:现在 InfoFi 出了些问题,水文 /AI 长文泛滥,变成“垃圾堆”。我们处在碎片化阅读时代,长篇 AI 文章影响力很弱。很多是矩阵号互关刷量,没有买盘转化。这把中部博主也“拖下水”,天天挖矿,反而偏离了真正的产品与社区建设。好的项目不一定需要内容挖矿。以 Hyper 为例,几乎没营销预算,但产品好、社区强;Backpack 也是与项目共同成长,数据与交易“用脚投票”。反观 InfoFi,很多腰部以下账号是刷出来的,实际买量与转化很弱。真正有买量的,是专业做交易的博主,粉丝不一定多,但变现与影响力更强。我在 Kaito 的 airdrop 是零(被降权),对我来说性价比不高。对想做 KOL 的新人来说它是一条路,但要警惕被“五斗米折腰”,专注看项目与陪伴项目成长更重要。5.1 请从各自角度分享“影响力”的方法论,如何正确参与到内容挖矿和账号建设?风无向: 影响力的本质是“内求”——把一项技能做到极致(交易、撸毛、meme、写作)。你能带粉丝赚钱 / 提升认知,影响力自然来。很多人外求刷数据,忽视了交易 / 研究本身。做强内功 → 分享复盘 → 共鸣扩大,形成“戴维斯双击”。你不一定要成为“熬鹰”那样的顶级交易员,但成为 mini 版也足够,也就是先把钱赚到,再顺带做成 KOL。Crypto Painter:先问自己你要影响力是为了什么? 若只是为了变现或榜单,容易走到刷量与自欺。真正的影响力是价值的副产物,粉丝愿意跟你,是因为学到或赚到。我的做法是长期主义,看好 Kaito 的商业模式和链上真实收入(官方公开数据),我选择少撸、多研究、真持仓,围绕 1–3 个项目深耕内容。当你持续输出“有自己想法、能引发共鸣”的内容,算法与社区会自然抬你权重,影响力不是“抓来的”,而是你把事做对后自然被看见。做到位后,你 一周也能打上新项目榜单前列——前提是说人话、说真话、输出原创,不做“Grok 一键水文”。解构师 Beyond:把空投激励当副产物,不要把“挖矿”当主业。规则皆有漏洞,利差会被工作室抹平,真人很难卷过矩阵,长期主义才能穿越周期。核心是 IP 与真人链接,因为数据能刷,信任刷不了。建议同时经营社群 / 私域,与真实创作者 /KOL 形成可信网络。少刷数据,做预期管理,要知道当能力与数据不匹配,后期会“泥牛入海”。用真实价值吸引读者,而不是用数据“骗读者”。6.1 未来 3–6 个月,InfoFi 会如何演化?请谈谈预测与路径。Alvin:如果 AI 账号持续拿走奖励,系统会失衡。平台正走向综合加权,比如结合链上活跃、钱包年龄、交互行为等。还有就是,任务平台向 InfoFi 融合,InfoFi 项目方自建生态 / 激励 program,综合衡量 “早期参与 + 内容贡献” 两种身份。未来会更多维与客制化。Crypto Painter:从 Kaito 的 Launchpad、Venture 可见,平台在补足 “话语权 / 定价权”,把影响力更直接地转化为买盘,并通过规则化约束项目方的变更,让分配更可预期。AI 水文已明显下降,评论区仍需优化。接下来可能会把持仓 / NFT / 历史资产等纳入奖励条件,实现 “不止动嘴,还要真持仓 / 真参与” 的分发逻辑。我也认为 Xhunt 这类“账号真实性 / 灵魂度”的数据基础设施,会与 Kaito 等 InfoFi 应用深度耦合,共同促成更公平的内容分配。InfoFi 是慢热长跑的赛道,最后留下的会是真创作者与真价值平台。Kevin:从项目方看,这一周期创业难度高,与 KOL/ 平台合作是刚需,InfoFi 的需求会持续存在。关键在三点:建立更公平的机制,识别并剔除 AI/farmer 干扰;引入更多工具与指标(链上交易、社交活跃、声誉系统等)衡量真实贡献。InfoFi 的应用是否外溢到更多场景(如预测市场等),信息的采集与提炼会催生更多新用例。XHunt 迎来升级,推出与众不同的 InfoFi 项目
7.1 请 Teddy 解释 Xhunt 的影响力排名、灵魂指数等机制。DeFi Teddy:衡量 KOL 不是单一维度,我们看以下四方面。- 影响力排行:不以粉丝数为唯一标准(粉丝可刷),而看中腰部以上 KOL 对你的关注度等更难刷的关系指针。
- 灵魂指数:衡量 “讲真话、讲人话、非 AI 生成、商业推广不过量”,粉丝是否 “获得营养 / 价值”。
- 能力模型:看垂直擅长(空投 /DeFi/meme…)与用户兴趣的匹配度。
- Token Mention:追踪 KOL 提及某 Token 后的价格走势,如果“逢喊必跌”,那就不是好 KOL。
搜索与推荐:站内按细分维度实时排行与推荐(每十几小时更新)。InfoFi 项目(即将上线),与常见平台不同,核心有四点:- AI farming 识别:自研算法识别账号 / 内容是否 AI farming,准确剔除矩阵,把奖励给到用心写作的人。
- 原创性算法:结合大规模图文数据库 判断“谁是首创”,第二个“跟写”原创分会明显更低。
- 链上行为融合:要求绑定钱包,把链上参与 + 推文内容综合衡量贡献度。
- 双榜单机制:Proof of Influence 侧重影响力 + 原创性;Proof of Work 侧重内容产出 + 链上行为。小号只要写得好、链上参与扎实,权重可超大号。
欢迎大家持续体验 Xhunt,参与即将上线的 InfoFi 项目!(本次访谈仅作信息分享,Biteye 不对访谈内容做背书。投资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)Biteye 是亚洲领先的 Web3 研究社区,通过社区驱动和 AI 驱动的方式产生前瞻性的投研内容和工具,帮助社区成员探索 Web3 兔子洞。
微信群:添加小助手 @Nicegirl327 入群
Twitter:@BiteyeCN
Discord:discord.gg/Biteye
* 声明:本文分享内容仅作学习交流,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,且不代表 Biteye 立场。喜欢我们的文章,就点击下方的名片关注我们吧!
【免责声明】市场有风险,投资需谨慎。本文不构成投资建议,用户应考虑本文中的任何意见、观点或结论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。据此投资,责任自负。